首页 > 护肤 > 问题肌肤 > 正文

张扣扣案:什么是最好的“复仇” 哈麻皮

女人资料网  发表于:2019-08-17 02:35:11
张扣扣案:什么是最好的“复仇” 哈麻皮,张扣扣案:什么是最好的“复仇”,这里有张扣扣案:什么是最好的“复仇”的图片,张扣扣案:什么是最好的“复仇”这里的图片均是网友采集,与本站无关。

引言:

放下仇恨,用慈悲包容敌人,可能许多人一下子很难接受。但从长远来看,报复让自己永远得不到解脱,只有宽恕,才能让仇恨得到超度。

——上师仁波切

  │连环命案,人间悲剧│  

前段时间新闻里有个案子,一个13岁的小孩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被邻居的三个男人残忍杀害,过了22年,小孩一直耿耿于怀,寻找机会复仇,时机成熟时,最终将邻居三人杀害。凶手被判了死刑,很多学者和辩护律师觉得不应该判这么重,有些人则认为应该如此。一起缘于22年前的悲剧,让这个孩子的心中一直深埋着仇恨的种子,因为无人出面处理好这起弑母凶案,也无人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疏导,没有让恶性循环得到制止,最终酿成惨剧。

——《修心七要》传讲第2讲

这是前几天上师仁波切在开示中提到的一个案件——张扣扣为母复仇杀人案。

2019年7月17日,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签发的死刑执行命令,对张扣扣执行了死刑。

因邻里之间的一念嗔心而引发的连环命案,历经22年后,却以五条生命的消失作为结束,张扣扣年轻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终点。而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将生活在难以忘怀的悲痛中!悲乎!

│对待怨敌 该如何取舍│ 

智者宽待敌人故,最后怨敌被制服,

愚者报复敌人故,遭受苦难无间断。

智者有着高尚的人格、甚深的智慧、远大的目光、宽广的胸怀和慈悲利益众生之心,基于此,他们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高尚人士大多与世无争,根本不可能有怨敌或与之发生冲突。即使遇到刚强难化的怨敌,也能以悲心容忍他们,以善德和慈悯来感化他们,最终摄伏他们。更何况,人都有良善的本性,有意识、有头脑的怨敌迟早能悔悟自己的过错,明白之际,他会觉得惭愧内疚,自然会向智者求忏悔。

卑劣的愚者却不懂得心存善良慈悲心的重要,对待仇敌总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看到敌人时分外眼红,恨不得立即将其杀死。

从因果方面来讲,赢与输,都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所谓的“冤冤相报何时了”就是这个道理。为此,你和仇敌将在生生世世中纠缠不休。若心怀不满,外在的怨敌会有很多,你不可能一一消灭,何况怨敌各自又有许多眷属,如《入行论》所说:“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如果愚者不考虑这个问题,仅以匹夫之勇盲目地去摧伏敌人,那么,他会遭受更多的苦难。

藏族有句俗语:“饮食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聪明人自然会以熄灭自己的嗔心怒火来平息种种纷争,以慈悲心降伏一切怨敌。

——《格言宝藏论释》第四品

智者的复仇,是以大爱超越大悲

  

30多年前,也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因为父亲的意外去世而悲愤不已。那一天,父亲被疲劳驾驶的出租车司机撞倒,送到医院时,还处在昏迷状态。医院急救室必须先交付500元押金才能救人,然而,等司机用了4个半小时筹到钱赶到医院的时候,父亲已经没有了心跳。

那时的他正在念大学,听闻父亲去世,五雷轰顶,悲愤难抑。要知道,父亲是他一生中最敬爱最崇拜的人,是他心目中的偶像,这种打击让他难以承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之后一年多的时间,他夜不能寐,常常半夜跑到空旷的公园里舒缓内心的痛苦。

那时的他满腹怨恨,想报复这家医院,报复那些见死不救的医生——医生的天职不就是救死扶伤吗?为什么不救我的父亲!

漫长的痛苦煎熬中,理智逐渐占据了上风。他想通了:“这样的悲剧不止我一个家庭。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在经历着像我父亲一样生离死别的人为悲剧。父亲活着的时候,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帮助邻里乡亲和周边许许多多的人们,以自己的善良给这个世界带来温暖和关爱。子承父志,如果我真的有抱负、敢担当,那就应该去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社会、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他开始反思,并在痛苦中慢慢成熟。

年少的他,没有把痛苦聚焦在狭隘自私的“我执”上,而是缘众生的苦难生起了悲心。这念悲心让他变得智慧,变得成熟,也让他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他擦干眼泪,从此更加奋发读书,继承父亲的遗志砥砺前行。

两年后,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全系第一名的毕业成绩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于1995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1998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3年成为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2007年3月被授予最高级别职称——终身讲席教授。2008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并入选第一批国家“千人计划”。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8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8年出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他,就是施一公。

如果年轻气盛的他一时冲动,去报复医生、报复社会,只会对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巨大的伤害,害了别人,耽误了自己,也就不会有今天功成名就的施一公了。

真正意义上智者的复仇,不但让自我更有价值,而且能让他人获得利益,将个人怨恨化解,并让更多的人从苦难中解脱,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和谐。人生若有如此格局,有胸怀天下的大爱,那么个人的恩恩怨怨也就像过眼烟云、水中划痕,很快就了无踪迹。

放下亲怨执著,还自己一条生路

《修心七要》中说:“莫学重义气。”

世间人非常讲究“重义气”,如果有人曾经害过自己的亲友,就一定想方设法帮他们报仇雪恨。我在《旅途的脚印》中就讲过,有个人为了报杀兄之仇,放下家中的一切事务,带着随时可能燃烧的仇恨,揣着枪和刀子,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地遍寻仇人,他曾扬言:“哥哥是我最亲的人,即使一百万也抵不上他的一根小指头。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若以世间人来看,他对自己兄弟的义薄云天,简直像《水浒传》里讲的一样,令人赞叹不已、非常羡慕,然而从发了菩提心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就值得圣者呵斥了。作为大乘修行人,即使自己的亲人惨遭杀害,我们也不能起点滴的报仇之念,毕竟杀人者也是一个众生,他是在烦恼的驱动下才这么做的,我们如果伤害他的话,就会违背佛陀所有的大乘教言。

这个道理对某些道友来说,可谓耳目一新、闻所未闻,也许有人还会想:“这怎么行呢?别人杀了我的父母,我要是不报仇的话,今后怎么在世人面前抬得起头来?”对此,法王如意宝教导我们:就世间想法而言,保护自己的亲戚朋友、降伏不共戴天的怨敌,确是值得赞叹的英勇行为,但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我们必须要对所有的众生一视同仁,不能有丝毫的亲怨执著!

如果别人伤害我,我就一定要报仇,这是违背大乘佛教理念的,我们要突破林林总总的所谓“世间规矩”,有超越的意识,这样才称得上是大乘佛教徒。

—— 《修行七要》讲解第6课

很多人没有来世观念,认为杀掉怨敌就可以一了百了。殊不知,业网极其广大,因果丝毫不虚。过了今生,还有来世,今生被杀的怨敌,来世还要冤冤相报,纠缠个没完没了。而且如果以嗔心杀掉怨敌,只会增加自己的罪业,死后必以此恶业而惨堕地狱,饱受地狱之苦。

冤家宜解不宜结,除掉怨敌,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怨敌,唯有慈悲和宽恕,包容和忍辱,才能让双方都从仇恨的罗网中解脱出来。

遭遇牢狱之灾27年的曼德拉出狱后说过:“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印度国父甘地曾说过:弱者是无法原谅他人的, 宽恕,是强者的特质。

宽恕不是给别人一条生路,而是给自己一条生路。不懂宽恕别人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因为他忘了,自己迟早也需要被宽恕。

——上师仁波切微博

如果世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或许,悲剧就会少一点发生。

愿一切众生远离嗔心之苦!

——部分资料来源:《父亲是我最崇拜的人》施一公

光明日报

网友:侯丑:都已经绝望在飞舟外等着的北玄宫主等三位都连赶来,并且还有更多尊者们修炼出新的分身,也在赶来。
网友:王祜:自己的星辰真意以防御强出名!身体硬抗都得受伤?
网友:周付袄:“母祖教在顶尖尊者当中算不上秘密,你杀两位护法,可是引起我这群老友们的震惊,连寂灭那般冷厉性子,都主动询问过我关于你的事,都有些不敢相信,如今这群老友,大多都在谈论你。
网友:孙受栽:延伸速度极快,很快在东伯雪鹰周围形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球体,而东伯雪鹰就在这无数发丝构成的球体的中央,此刻他还一副恍然不知的样子,依旧在飞行。
网友:刘环霆:接下来的岁月就好好蛰伏起来,等下次出来,自己就不是这么好欺负了。
网友:阎蒂麦:这么嚣张,估计大群的怪物乃至更恐怖存在都会出现。
猜你喜欢
问题肌肤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