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狄浦斯王》中看悲剧的冲突
连衣裙蕾丝裙
女人资料网 发表于:2019-09-09 16:15:09
从《俄狄浦斯王》中看悲剧的冲突
连衣裙蕾丝裙,从《俄狄浦斯王》中看悲剧的冲突,这里有从《俄狄浦斯王》中看悲剧的冲突的图片,从《俄狄浦斯王》中看悲剧的冲突这里的图片均是网友采集,与本站无关。
“当我们等着看一个凡人的结局时,且勿说他幸福,他还没有越过人生的终点,还没有从苦难中完全解脱。”
命运就这样深不可测,却又如影随形。但当我们看着俄狄浦斯(Oedipus)一步步发现真相的时候,这看似很残酷,却也无疑标志着人自我认知的开始。悲剧的冲突起源于人,最终却也在人身上化解了。
关于《俄狄浦斯王》的情节
亚里士多德称“情节是悲剧的最基本因素,可以说是悲剧的灵魂”。在我们谈《俄狄浦斯王》这部戏剧时,也该从它的的情节开始谈起。
整部戏剧由一场席卷忒拜(Thebe)的瘟疫开始。忒拜王后伊奥卡斯特(Jocasta)的弟弟克瑞翁(Creon)从阿波罗那带来的神谕是:要想消除这场瘟疫,就必须找到杀死忒拜城老国王拉伊奥斯的凶手,要么将他置于死地,要么把他从城邦中驱逐。
为了找到那个凶手,忒拜国王俄狄浦斯请来了忒拜城的盲人先知特瑞西阿斯(Tiresias)。知道真相的特瑞西阿斯起初不愿说出实情,只是劝俄狄浦斯让他回家。俄狄浦斯十分气愤,破口大骂整个忒拜城有谁比他更拥有智慧。无奈之下,特瑞西阿斯只得说道:
“杀死拉伊奥斯的凶手,就在这里。”
他还宣称俄狄浦斯弑父娶母,将被流放。两个人不断地争吵着,最终他们不欢而散。
而在第二场戏中,伊奥卡斯特则出来安慰俄狄浦斯,声称老国王是被一群外邦贼杀死在三岔路口的。然而,在两个人比对着事实时,俄狄浦斯越来越忐忑不安。听说了老国王的孩子是被一位仆人丢在山上后,为了查明真相,俄狄浦斯叫来了那位仆人。
在第三场戏中,从科林斯来的报信人说俄狄浦斯的父亲、即科林斯的国王波吕波斯(polybus)已经死亡,当地人要立俄狄浦斯为王——这令俄狄浦斯既感到安慰,又有些不安。因为他认为自己躲过了弑父的罪行,却又害怕犯下娶母的过错,于是他不愿回去。然而就在这时,报信人说出了俄狄浦斯不是波吕波斯亲生儿子的实情,而这位报信人,就是当初把婴儿俄狄浦斯送给波吕波斯的那个人。
戏剧发展到这时,伊奥卡斯特已心知肚明,可俄狄浦斯却要继续追问下去。最终绝望的伊奥卡斯特选择了自杀,而残酷的真相也摆在了俄狄浦斯的眼前。最终,他用王后袍子上摘下的两只佩戴的金别针将自己的双眼刺瞎,并像克瑞翁请求将自己流放。整个故事就这样收尾。
在这整一部戏剧中,最突出的莫属“反转”这个情节,这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悲剧影响我们情绪的两个重要方法”,而另外一个则是“发现”。起初俄狄浦斯怀疑自己就是制造这场瘟疫的凶手,但是科林斯来的那位报信人的话似乎给了他不少安慰,至少他认为自己与这场灾祸无关了。但是随后报信人的话也将俄狄浦斯推向了痛苦的深渊,命运真正地如巨石一般摆在了他的面前。这样的反转,无疑也将观众(或读者)心中美好的信念被推翻了,而随之而来的伦理上的冲突(说到底还是情节本身)也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来说说“发现”。“发现”最好的效果,是与“反转”同时出现。随着信息越来越多,俄狄浦斯离真相也越来越近;可他不断地发现真相,他也就愈发痛苦。这是一个“加密”与“解密”的过程:索福克勒斯先描述了一场瘟疫(加密),这场瘟疫促使着俄狄浦斯寻找真相;他寻找真相的过程便是一个解密的过程。在“加密”与“解密”之间,索福克勒斯做得很成功,整个过程由语言组成的线索拼接而成,但是单有语言又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合唱队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实际上就是人民,是精神性的布局,在合唱队的渲染下,主体的性格变得显然,而情节也在这之中一步步走向高潮。
关于俄狄浦斯这个人物
俄狄浦斯是这部戏剧的核心,所有的故事围绕着他以及他的家族展开。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矛盾的地方,这也是情节本身矛盾的地方:一方面,他拥有极大的智慧,聪明到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城邦中受惊吓的人民;另一方面,他却是制造席卷整个城邦的瘟疫的凶手,尽管这不是他所希望的。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他的轻信与不信等等。
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在戏剧的开头,他破口大骂盲人先知,而最后,得知真相的他却又接受了命运,勇敢地面对这一切。于是这也就是产生了我们对待俄狄浦斯时很矛盾的心理。他无疑是热爱忒拜城以及忒拜城的子民的,就像他在瘟疫时他所说一样:
“你们的悲哀只有一份,
只为自己,不为别人,
而我的悲痛则同时
既为着城邦,又为着我和你。”
但是我们并不能说,俄狄浦斯什么“过错”都没有。他也曾经那样高傲地驱逐盲人先知,也曾不停地追问着报信人,从而发现了真相。“俄狄浦斯之所以陷入厄运,不是由于作恶和堕落,而是由于他犯了某些错误。”这个错误本是超乎俄狄浦斯意志的事情,但是当它与命运牵扯在一起时,错误也变得无可避免了。于是,我们对俄狄浦斯的情感更多的是怜悯与同情,这样的怜悯与同情来自于我们感受到了他遭受了他不该遭受的东西。
俄狄浦斯所遭受的东西,就是他所作出的“弑父娶母”的行为。这其实是一个伦理问题,它看起来才是真正令俄狄浦斯感到痛苦的东西,而不是所谓的命运本身。除了命运,相信神谕也是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因素。神谕和命运其实也有些关联,剧中的阿波罗可以被看作掌握俄狄浦斯命运的神。
但是倘若只是相信神谕,接受命运,俄狄浦斯不至于这样走向毁灭。所以有观点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本身无关神谕和命运,真正毁灭了他的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这样的说法也有些道理,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默认弑父娶母行为的合理性却是很难被接受的,包括俄狄浦斯自己。毕竟他和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将按照一定的秩序维持。否则,社会本身很可能也就会因为人之间关系的破裂而不复存在了。
人的自我认知
“(像《俄狄浦斯王》这样)以形式方面为主要冲突的戏剧,其化解的方法就是对立的方面被否定,从而让心情真正从伦理的观点达到平静。这心情原先为英雄的命运所震撼,现在却从主题要旨上达到和解了。”
这是黑格尔《美学》中的一段话,我们不妨把其与《俄狄浦斯王》联系起来。其实我们很大概程度上感慨这部戏剧的地方,正是主人公充满无奈的命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俄狄浦斯真的就那样无奈吗?他可以反抗吗?
首先,他是可以这样做的,他可以如西西弗那样反抗自己的命运。或者他也可以再换一个态度来迎接命运,比如忘掉那些逝去的人,然后好好对待身边剩下来的人。但是他没有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他只是独自承担了这一切,渴望着自己的流放,以此来赎罪。
“我本有很多话想说,但如今只吩咐你们:
祈求能找到一个长住下来的地方,
祈求命运安排你们的生活能比我的快乐。”
我们感叹着的是俄狄浦斯的命运,但剧中的主题却不仅仅这点。
在流放之前,俄狄浦斯还做了一件令人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是他用金别针将自己的双眼刺瞎的事情。这里的疑问就是:为何他不能用自杀这种更加了断的方式来面对命运?其实,这里就涉及到了全剧的一个核心意象:眼睛。
早在剧的开始部分,盲人先知就和俄狄浦斯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虽然有眼睛,但是看不见自己的不幸,
看不见自己住在哪里,和谁住在一起。
你可知道自己是从哪个根上长出来的?
你无意中成了自己已死的和活着的亲属的仇人。”
这段话和最后俄狄浦斯刺杀双眼的事情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呼应。在这里,“眼睛”其实和人的自我认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俄狄浦斯有眼睛的时候,他却看不到自己的不幸,看不到先知的智慧,可是他失去眼睛后,反倒明白了一切,也认清了自我。这是一个人关于自我认知的过程。他的自我认知令我们觉得他无比的崇高,甚至是一位半神化的人物。
其实人的自我认知贯穿着全剧。比如斯芬克斯之谜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答案便是人。俄狄浦斯身上的悲剧的冲突起源于人的命运,或者说这背后所主导的人的伦理关系,但是无论如何,他认识了他自己。
自我认知的实现不仅让悲剧中的冲突化解了,也使得悲剧本身的主旨升华了。尽管自我的认知以冲突的毁灭为代价,但是在它的带领下,更多的人将走出悲剧的命运之中。
倘若说从日神走向酒神(泯灭理性的状态)的过程能拯救独立的个体,那么一双理性的“慧眼”将拯救的是未来的人类。
推荐书单 \/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
亚里士多德《诗学》
黑格尔《美学》
尼采《悲剧的诞生》
文字 | Blanche
编辑 | Blanche
网友:王镦:这地底裂缝是在朝那洞府宫殿方向不断延伸的。
网友:杨洹黉:立即拉着车辇迅速划过长空朝远处飞去了。
网友:杨忙彭:可东伯雪鹰却一头雾水,此刻这位明显地位较为尊贵的女子问话,东伯雪鹰只能笑着应付。
网友:康屋:就仿佛天地两个极端。
网友:李阵璧:“别吓着孩子,他才多大,才九个月!你现在管他他也不懂,你好好好引导,慢慢来,算了算了,我来带孩子,你还是练枪法去吧。
网友:许杨店:他不喜纷扰,让我和父亲你们说,没重要事别去打扰他。
网友:许茄昀:“我被关押在古圣界内,你怎么救我的?圣主呢?”
网友:杨入俊:“嗯,在离开前,必须得闯一次。
网友:任班:这地儿也要抖三抖的厉害人物,却如何对自己如此看重,听这师爷口中意思。
网友:张眈:表少爷拉住林晚荣道:“林三,看你今天这么够意思,少爷我就好好赏赐你一番,今天,我带你去个好地方耍耍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