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新闻 > 正文

马云146亿元收购申通!起底三通一达快递的渊源 搞笑对话段子

女人资料网  发表于:2019-08-18 19:00:38
马云146亿元收购申通!起底三通一达快递的渊源 搞笑对话段子,马云146亿元收购申通!起底三通一达快递的渊源,这里有马云146亿元收购申通!起底三通一达快递的渊源的图片,马云146亿元收购申通!起底三通一达快递的渊源这里的图片均是网友采集,与本站无关。

8月份,在快递界发生了一件大事。

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申通31.35%的股份。

约定收购价为99.82亿人民币。

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份,阿里巴巴以46.6亿的价格,收购了申通14.6%的股份。

这样算下来就是:

阿里巴巴总计以146.42亿的价格,收购了申通45.59%的股份。

由此成为申通的第一大股东。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股份是向谁收购的呢?

出售者正是申通的两位创始人:

哥哥陈德军和妹妹陈小英。

两人由此套现146亿,从此金盆洗手,退隐江湖。

哥哥陈德军是董事长,主外;

妹妹陈小英是副董事长,主内。

但是陈小英的经历更为传奇,她才是申通真正的创始人。

陈小英,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人物,但在业界她是出了名的“快递女王”。她不仅是申通快递和天天快递的双老板(天天快递已卖给苏宁),还是韵达快递前大嫂,韵达创始人聂腾云得叫她一声“嫂子”。在最近公布的《2019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43岁的陈小英以90亿人民币财富上榜,1976年出生的她在一堆老爷老太中间非常年轻。

在人前,我们看到她各种各样的光环。在她身后,却是一条血泪成河、异常艰辛的创业之路。我们看到,她的人生就是不断逼迫自己,逼自己成长,逼自己适应,逼自己独立,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一个身家百亿的“快递女王”。1、逼自己成长在陈小英很小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陈父病逝了,没有人知道她的童年怎么过来的。我们只知道小小年纪的她,走的每一步都是被迫,被迫辍学、被迫种地、被迫打工,被迫以一个和年龄极不对称的方式成长。最终,在亲戚和乡邻的接济下,她一点点熬大,16岁的时候离开家乡。

2、逼自己适应刚开始,陈小英在杭州一家印染作坊当女工,并由此认识了前夫聂腾飞。90年代初,杭州的出口贸易快速发展,但有一个痛点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出口公司的报关单必须次日抵达上海港口,而全国唯一的邮政快递从杭州到上海需要三天时间。于是他们双双辞职,干起了中国第一份民营快递的业务——送报关单。陈小英负责打电话和拉业务,聂腾飞负责取件,每天凌晨坐绿皮车从杭州赶到上海送货。只有十七八岁的陈小英,每天要打上千通电话,经常被人破口大骂。为了联系更多客户,她一天只睡几个小睡,天还没亮就得出门,还经常被客户当成是骗子。20年后,她回忆起这段经历说道:“那时每天要工作17个小时,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但活得非常充实,觉得未来的发展很有希望。” 在那个年代,所有民间快递都被称为“黑快递”,邮政和警方常常联合起来在路上围追堵截,抓住了,那就连人带货一起进局子。在这样的打击下,没人敢去送快递了,陈小英又逼得自己和男人一样,收件、周旋,再提心吊胆地把件送上火车。没有办法,没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逼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节奏。

3、逼自己独立申通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后,陈小英以为自己可以歇一歇了,这时又一个晴天霹雳打了过来。1998年,聂腾飞在出差路上发生车祸去世,陈小英当场晕了过去。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还有比这更残酷的命运吗?更雪上加霜的是关键时刻,申通的骨干纷纷离开另起炉灶,为此她经常在半夜哭醒。她再次逼着自己从悲痛中走出来,在哥哥陈德军的帮助下,她对申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公司拉回了快车道。很多时候,你不狠狠地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就不知道一个人到底有多大潜力。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公司险遭不测,每一次危机关口,陈小英都挺身而出,逼着自己完成了一次次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看完陈小英事业生涯的跌宕起伏,不知道你有什么感想?

笔者不想给你灌上一碗“磨难使你强大”之类的鸡汤。

陈小英的前半生固然坎坷,她也生性坚强。

但要达到这样的高度,还是要依靠命运的眷顾,以及时代的红利。

抛开那些不可控因素,陈小英的故事对笔者有3点启发。

1、时代红利永远存在

你可能很羡慕陈小英所在的年代。

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到处都充满了机遇,似乎随便做点啥都能发大财。

其实,这是一种“后视镜”效应,是尘埃落定的后知后觉。

你去问问那个年代的人就会知道:

只有实在没办法的人,才会去创业。

而创业属于非主流,根本没什么体系和政策支持,每个创业者都行走在钢丝上。

只有少数人能走完全程,谢幕收场。

所以,时代红利是稀缺的。

能抓住的毕竟是少数。

然而,时代的红利却不会消失。

就算不那么普遍,局部红利也是绝对存在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

前段时间,我与一批网红和大V吃饭。

他们出身草根,都很年轻。

有做公众号的,有做知乎的,有做抖音的,也有专门做新媒体投资的......

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做的风生水起,获利颇丰。

这些年轻人都是抓住了时代的红利。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过程中,分到了一杯羹。

正如20年前,外贸兴起,带动快递发展一样。

所以,只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更迭,时代的红利就一定存在。

虽然规模不同,形式不同,但红利不会消失。

2、草根创业要趁年轻

创业分为两种:

草根创业和精英创业。

前者一穷二白,没有任何优势和资源。

后者拥有一定资源优势,无论是技能还是人脉。

雷军就属于典型的精英创业。

他是软件专业出身,又在金山打拼多年。

既有技术又懂管理,而且他在投资界还拥有广泛的人脉。

这些都是草根创业者,都不具有的优势。

因此雷军在40岁的年纪创业,也能取得巨大成功。

陈小英等草莽英雄,则属于另一个极端。

他们不具备任何先发优势,只能在极度不确定性中摸爬滚打,失败概率很大。

年轻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资本。

申通创立之初,聂腾飞仅有20岁,陈小英只有17岁,就算他们首次创业失败,仍有翻身的机会。

圆通董事长喻渭蛟,更能印证这一点。

他18岁出来做装潢生意,5年间亏了个底朝天,后来受太太张小娟指点,投身快递行业,造就了圆通帝国。

所以,如果你一把年纪,又没什么资源优势,创业要慎重,因为岁月给你的负担,让你根本输不起。

而且,精力和体力也支撑不起初创的高压。

也许待在系统中,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3、做生意,要背靠一个系统

在中国快递行业,除了顺丰,剩下的几乎都是桐庐人。

其他地域的人,很难挤进来。

桐庐县的很多村庄,几乎人人都是快递从业者,这个行业也造富了一批人。

这个现象在中国很普遍。

一些下游产业,就是通过这种地域圈层,建立垄断。

我们可以讲讲兰州拉面的例子。

你可能会觉得,煮一碗兰面有什么难的?

谁家还不会煮上几碗好面?

但是,当你真的开了一家面馆,就会面临大量实际的困难。

比如,拉面店怎么选址?

是开在社区?学校旁边?还是热闹的街区?

怎么控制成本?

一碗面到底该放多少牛肉?

一袋面粉做多少碗面?

套餐和凉菜怎么设计?

......

这背后需要大量的知识与技术。

一旦知识、技术不到位,你要是敢贸然开店,很有可能就赚不了钱了。

因此,你会发现开“兰州拉面”馆的人,都是青海化隆县的人。

为什么都是一个地方的人呢?

因为中国第一家拉面馆,始于1989年。

老板叫韩录,他就是化隆县的人。

摸爬滚打,他不仅赚到了第一桶金,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富了不忘乡邻,把经验传授给很多化隆县的人。

于是一代传一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同乡互助网络。

无论是租房子、签合同、办贷款,还是小孩子的上学问题,都有一个网络来帮扶你。

所以你看,如果你不是这个地方的人,想开家拉面馆,容易吗?

类似的案例很多。

中国影视的灯光师,几乎都来自河南鄢陵县。

因为鼻祖灯光师邢建伟,通过《黄飞鸿》系列,成为“灯爷”,而他正是鄢陵人。

他致富不忘邻里,把很多鄢陵人拉入这个系统中,而这些人,又把更多的鄢陵人拉了进来。

渐渐地,从灯光技巧到资源对接,鄢陵人形成了一个闭环体系,只有圈子里的人才能玩。

中国所有的复印小店店主,多为湖南新化人,因为新化人控制了从二手复印机购买到维修的产业链。

中国小笼包店老板,多为浙江嵊州人。

因为从笼框到肉馅,都有一套体系支持。

......

在中国就是这样。

任何一个看似无奇的行业,背后其实都有一张暗网。

所以,如果你是个创业者或者生意人,首先要考虑如何加入这个体系,而不是另辟蹊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固然值得尊敬,但跟着一群人吃螃蟹才是最保险的。

网友:周米朔:这一座海岛上会立即出现新的一个黑衣人!沙漏内的时间沙也会倒悬重新流动……每一次都会重新流动,当长时间没能杀敌,时间沙流光就会被排斥出去!不过大多数都是主动认输或者战死的,倒是很少因为时间沙流光被踢出去的。
网友:刘偕蚁:“得看运气了。
网友:周姣玲:倒是能信任一二。
网友:张乡:还没练成的!
网友:宋鸡佯:他这才反应过来,在参悟这时空法阵的同时,竟然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了时空神心。
网友:胡翠:东伯雪鹰继续上冲。
猜你喜欢
娱乐新闻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