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p高清壁纸 闫森
2019-06-03 -
心理测试美女图
2019-04-07 -
高清喷墨砖 宜昌东站
2019-06-11 -
胖美女图先
2019-03-21 -
《陆战之王》牛努力张立峰两种不同类型班长在线BATTLE! 三千尺
2019-09-04
上周,我们手术室迎来一位特殊的病人。单说疾病并不是非常特殊,但结合当时的条件确实已经够特殊了,也可称为罕见。
这位病人年龄70多岁,男性。特殊之处在于,他佝偻的后背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就像字母“C”一样。当他在地下走的时候,他根本看不到前方的路。入院之后,我们关注他的特殊之处甚至于多过他本身患有的疾病。
经检查,他患有严重的胃溃疡。此次入院手术,是由于胃幽门严重变形而出现了幽门梗阻。此前,听他说,他有过两次胃穿孔经历,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落后、没有办法手术,最后都神奇的点滴好转了。
听到这里,我们也是非常的惊讶。要知道,消化道穿孔可是能要命的!但我们也想到了一个极低概率的可能:一方面,胃液不同于肠液,胃液造成的腹腔感染没有肠液严重;另一方面,临床上也遇到过胃穿孔被大网膜包裹自行愈合的。想想这个老汉,可能就是逼着没办法了,感谢他身体强大的自愈能力。
可这次怎么办?幽门梗阻,意味着不可能自行好转。长期吃不下饭、营养不良,势必导致身体越来越差。尤其对一个70多岁的老年人来说,本身几乎就是负氮平衡、营养流失严重,不给再跟不上,很快人就会不行了。
正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超过排出量。儿童生长发育期、孕妇、哺乳期及康复病人,由于体内需要蛋白质合成新组织,或合成酶和激素以满足生理需要,食入氮量多于排出量,蛋白的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即可出现正氮平衡;负氮平衡与正氮平衡反之,氮的排出量超过摄入量。
也就是说,努力多吃还不一定能补得上呢。怎么办?一方面,手术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该手术面临两个几个大的难题:
1.手术操作空间小,术中手术难度倍增,手术时间可能很长,病人身体能否耐受得了手术?
2.麻醉怎么上?即便是依靠先进的可视化插管完成了气管插管,然而术后怎么拔管?
3.病人无法平卧于手术床上,术中怎么安放体位?
这些问题是主要问题,稍有哪个细节不注意,很容易前功尽弃。可以看得出来,之前那么多医院不给做手术一定是客观条件实在是不具备。
我们这个手术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大部分人年龄都在40岁左右。近年来,凭借着大家吸收新知识快、敢打敢拼,挑战了很多疑难疾病。
本次也是别的医院转过来的,兄弟单位的信任、病人的信任逼着我们要去做好!
术前,经过全院各科室专家的会诊。对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仔细的讨论和制定了详细的解决预案。我是负责这个病人的麻醉医生,术中我将为这个病人实施全麻。
在手术之前,我们又在麻醉科内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就如何插管、什么体位插及用什么插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计划。
插管体位是侧卧位,这是一反常规的。历史上,包括现在绝大多数的全麻插管都是平卧位的。但并不是说插管一定要平卧位。而从理论上,侧卧位时更低概率的舌后坠对气道保护更佳。因此,我们决定侧卧位为其进行气管插管。
清醒状态下,经环甲膜给予气管表面麻醉后进行纤支镜引导插管是具体的插管方式。结果也显示,我们这个方案是非常成功的。插管很顺利,一次成功。
术中体位也是一个大问题:由于麻醉过程中使用肌松剂可以导致骨骼失去肌肉张力的保护从而引起骨折,因此妥善固定体位也是重中之重。病人是一个“C”型的形状,大家决定让“C”的开口向上。这样既可以给手术留有一定空间,又能为摆放体位提供一些便利。护士找来几个垫子垫在病人的枕部,骶尾部也找来垫子垫了起来。如果不是严肃的手术室环境,大家还真能笑出来。病人“躺”在手术床上,头老高,麻醉医生得站在凳子上才能看到他的脸。再看他的两只脚,几乎直挺挺地对着天花板。留给外科医生的空间真的不多了,这里得给外科医生点个赞。
术后及时拔管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有任何气道风险,再建立人工气道就太难了。而且越是紧急状态下,难度可能越大。因此,我们不能冒这个险。我们将他送至重症监护室,待他体内的药物完全代谢干净再去给他拔除气管导管。
这个病人的手术经历再次印证了“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例手术、每一例麻醉都是细节累积的结果。
网友:贾亮:应该是修行者一方进行超远距离传送,一个化身刚好被送到了金甲级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