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疯狂伊文
女人资料网 发表于:2019-10-13 06:12:30
内控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疯狂伊文,内控的本质、特征和作用,这里有内控的本质、特征和作用的图片,内控的本质、特征和作用这里的图片均是网友采集,与本站无关。
内部控制是组织“不出轨”的法宝,是企业稳健运营的必经之路,是企业愿景实现的必要保障。由于企业性质的差异,商业银行等重视信用、声誉的特殊行业的企业对内控更加重视,其内控的重要性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一、内控的本质
要谈内控的本质,需要追溯控制的本源,由此不得不引出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控制?第二,什么是内部控制即内控?第三,为什么强调内控而不是外控?控制是内控的前提,外控是内控的补充。理清上述三问,有助于我们层层抽丝剥茧、剖析和抓住内控的本质,更好地理解内控的影响和作用。
(一)什么是控制?
控制是管理学五大管理职能之一,在西方管理科学史中,最早由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并列。法约尔认为,控制就是要证实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否已经和计划相符,其目的在于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纠正并避免重犯。后续,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厄威克(Lyndall F. Urwick)把法约尔的计划、组织、控制3个管理要素作为管理过程的3个主要职能,将法约尔的管理原则放在管理的职能之下,如在控制职能之下的职能有配备人员、挑选和安排教育人员等,进一步突出了控制在管理职能与过程中的地位。控制的对象比较多元,对人可以控制、对活动也可以控制,只有实现了控制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任务顺利完成,避免出现偏差。在企业实践中,控制好并不容易,控制也是一门艺术。值得关注的是,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他五大活动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不难看出,控制是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什么是内控?
由上,引出了控制的作用范围。毕竟,控制的效力有限而非无限,相对而非绝对。内控更多的指代组织内部的控制,从作用效力和组织类型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组织内控,包括了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军队、学校等,每一类组织都有自己的“内规”,即内部管理要求,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就是在落实组织的内控要求。二是企业内控,细化了组织的具体形式,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三是具体形式的企业内控,如商业银行、制造企业、餐饮业等,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又如《华为基本法》、《华侨城宪章》等都有一定篇幅对内部控制与过程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为什么重视内控而非外控?
那么,为什么组织倾向于关注内控而非外控?是否内控较之外控有着先天的优势?根据我们的观察梳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一是内外控实质分别代表了宏微观的差异。相比于企业内部的微观内控,外控更加宏观,更不好管控、更难以驾驭和驱使。二是即便一家企业大到可以控制外部市场,除电力、水利、煤气等公共事业型企业之外,基本都会涉及“垄断”的嫌疑、面临被拆分的危险。百年来一直如此,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微软(Microsoft)遭遇过的多轮诉讼就是很好的例证。三是外控过多,有违市场机制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与现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趋势不符。即便不被拆分,也会面临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等的疑议和挑战。四是即便企业尝试进行外控,也是在平衡企业盈利与成本之后的理性选择,这一点不仅涉及“理性人”假设,还涉及到以往学界对企业边界的讨论,如“科斯定理”等。因此,企业即便尝试外控,也会由近及远、由浅及深,从开展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与内部化开始,步入寡头竞争或寡头垄断阶段的企业少之又少,一般都是垄断型的公共事业企业。与企业相仿,其他组织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这些原因共同导致组织不约而同地关注内容而非外控。
二、内控的特征
既然以企业为代表的组织因外控难以控制、不愿控制或不准控制,而自发、自动、自觉地关注内控,那么组织的内部控制是否有一定规律可循?组织内控具有哪些通用的特点?只有摸清了这些逻辑、掌握了这些规律、熟悉了这些特点,才能夯实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有助于组织实现保持“基业常青”的积极愿景。
(一)组织的内控特征
1、真实性
首先,组织必须保证各项业务与流程的真实性,这是业务开展的基础,也是内部控制的基石。只有确保业务、流程与信息的真实,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业务活动,如集约管理、流程梳理和数据分析等。一旦出现了根基不实的问题,必然撼动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文化,引发各类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几乎所有失败的组织都与业务的真实与员工的诚信有关,而几乎所有成功的组织都离不开信息的确凿与人员的互信。
2、准确性
其次,在业务、流程、信息真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还需要组织确保上述信息的准确、确凿和无偏。这不仅仅是对真实性的进一步要求,也是组织对“细节决定成败”的必然要求。试想,如果一些业务或数据是真实的,但在个别数据上出现了偏差,不仅导致组织的当期结果不准,还可能影响到今后若干年结论的推算,甚至引发较大的偏离。不难看出,不准确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结果的失真,这是组织内部控制的深入要求。
3、完整性
再次,在确保准确性的基础上,还需要确保业务、流程和信息的完整。不完整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恰似“断头路”,无法达到设定的终点;又似“无主户”,难以完成组织的目标,内控完整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不完整不仅意味着内容的缺失、业务的残损、流程的片面或信息的错误,还给当前和今后的经营管理埋下了潜在风险隐患。因此,组织内控除了强调真实、准确,还需要在体系设计、体质建立和机制健全上力求完整、追求完美。
4、及时性
复次,由于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与信息具有不同的时效性,内部控制还需要强调及时性。一般而言,组织的内控越及时越好,有利于组织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将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将负面影响降低至最小。由于控制适合于任何不同的工作,所以控制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按照发生先后有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不难看出,事前内控对组织最为有利,事中控制对组织比较有效,而事后控制更多地在于复审,往往时效有限。
5、全面性
最后,内部控制应当贯穿组织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组织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所以,全面性不只对组织业务、流程、信息而言,还对组织全过程、全部流程和全部环节进行管控,既有对同一时点“面”上的要求,又有对不同面上各个“点”的约束。商业银行等以信用风险为生存根本的、特殊类型的组织甚至需要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这既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基于自身实际提出的措施。
(二)银行的内控特征
上述五项原则对于组织而言相对可行,具有一定通用性、普适性。而对商业银行等企业而言,由于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等企业特征,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还有一些内控的特点或遵循的原则值得总结。在组织内控五大特征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还具有以下特征。
1、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这不仅是企业坚持的原则,也是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领域秉承的基本态度: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和高风险领域必须持续开展积极的监督和管控。这一理念,已经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分解开来,运用到其他的特点和原则之中。例如,适应性强调“随机应变”、审慎性强调“内控优先”、匹配性强调“相互适应”等。
2、制衡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认为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与之类似,《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不难看出,制衡性的特征在于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平衡的监督机制,避免“一家独大”、杜绝“权力真空”和权力“绝对集中”。
3、适应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根据银行实际,提出相匹配原则的“匹配性”,即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这并非“见风使舵”,而是强调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注意在既定内控框架下的灵活应用与及时调适,与内外部环境相匹配。
4、盈利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归纳提出了成本效益原则,在此我们称之为“盈利性”,即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实施内部控制不能不考虑成本与收益。其中,商业银行的盈利一般贯穿于各个业务条线和各类产品之中,与之同时其内部的管控正建立在各个业务板块和各个流程之上,用以更好地引导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平衡。
5、审慎性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基于商业银行的特征明确其内部控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设立机构或开办业务均应坚持内控优先。商业银行作为一种享有国家或地方政府信用的风险管理机构,面临着各类风险的冲击,需要不断在盈利与风险之间建立平衡(蔡宁伟,2105),被形容“在刀尖上跳舞”。并且,商业银行的存续不仅关系到自身安危,还关乎广大的客户甚至波及国家信用体系,因此其经营管理必须始终坚持审慎、合规的原则。
三、内控的作用
在追溯了内控的源起、归纳了内控的特征特别是组织以及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企业特征之后,就不得不提及内控的作用。也就是内控对于组织的意义在哪?内部控制可以给组织带来哪些好处?这不仅是内控职能在组织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价值体现,也是内控机制在组织生命周期中的过程展现。
(一)助力——实现组织愿景
内控的作用首先在于助力——助力组织实现其愿景。既然组织是建立在若干子组织、若干群体和若干个体之上,想要实现组织的目标并不简单。因此,试图达到内控的目标并不容易,控制和内部控制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他五大活动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不难看出,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纠偏——保驾业务发展
内控的作用其次在于纠偏——全力保驾业务发展。从组织的角度看,不是所有组织要求都能严格落实,落实的方向常常出现偏差、落实的程度往往存在差距;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应确保企业有计划,并且执行,而且要反复地确认修正控制,保证企业社会组织的完整;从员工的角度看,由于个体特质的差异,员工的理解、领悟能力和执行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甚至千差万别。因此亟待内控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三)合规——护航流程规范
内控的作用再次在于合规——努力护航流程规范。当某些控制工作显得太多、太复杂、涉及面太大,不宜由部门的一般人员来承担时,就应该让一些专业人员来做,即设立专门的检查员、监督员或专门的监督机构。如果说前文的“纠偏”是一种组织的自我纠正手段,是一种对既有负面问题的改正,那么合规则是正面引导,是对组织内部机制的积极落实。综上,合规不仅是一种内部控制的手段,还是一种倡导循规蹈矩的文化,时刻为规范业务流程护航。
(四)严谨——激发系统管控
内控的作用复次在于严谨——大力激发系统管控。组织的很多目标往往需要通过项目管理、业务改革、流程优化等来实施,从而层层推动达标。这一过程有的内容比较复杂、有的周期较长、还有的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可视为一种“系统工程”。为避免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隐患,在纠偏、合规的作用之外,还需要突出内控的严谨作用。因此,一些组织选择系统管控的方式来进行内部控制,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
(五)统一——覆盖全部项目
内控的作用最后在于统一——致力覆盖全部项目。所谓全部项目,不仅仅包狭义的企业项目,也包括了广义的各类组织业务、产品和服务。COSO[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唯一推荐使用的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其模型表示。因此,所谓的覆盖实质是“全覆盖”,是标准统一基础上的对所有业务种类的统一管控。
网友:姚准菩:急忙道:“大哥。
网友:杨鹤:他们反而生出了自豪,生出了期待。
网友:李区伶:身上却散发着沉重的死亡气息,古藏帝君微笑举杯:“师弟对我那般大恩情,我岂能不来?”
网友:于英:随手一甩,便射在八十米外的厚厚标靶上,这块标靶上面早就无数伤口了。
网友:吴樱悄:也只是让圣主轻伤,生命力损耗都没过半。
网友:邓寅坟: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师傅名字代表什么而惭愧,他暗暗下决心,等会儿一定得好好打听打听,‘东伯雪鹰’到底是谁?身为徒弟,怎么能不知道师傅的威名呢?
网友:易祖了:东伯雪鹰立下如此大功,我们补偿还来不及。
网友:顾箕汪:并非仅仅只是进攻威能。
网友:杨纪:双手分别拿出一块黑色令牌递给了两名相邻的青年。
网友:徐足:却是以东伯雪鹰为中心,朝四面八方所有方向扫荡开去!毕竟认主之后,这黑葫芦操纵起来就更加随心意了。
网友:黄何亮:界心大陆上。
网友:黄爱:同时也感应着太阳星的规则。
网友:张赚橘:就猜出来者身份。
网友:杨言详:第十四章 生物尸骸
网友:段迦:甚至能够感觉到天地规则都有些扭曲,不过还好,如果再快的话那就不太适合修行了。
网友:李库:他无所不查。
网友:曾诋侣:你还是自己慢慢杀吧。